發(fā)布日期:2012-12-19 00:00:00瀏覽次數:7404來源:健康報作者:云南省人口和衛(wèi)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
新聞作者:譚嘉 徐秉楠
11月27日,,上海東華大學松江校區(qū)內,,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體質測試后猝死。
此前9天,,21歲的大學生陳杰倒在了2012廣州馬拉松10公里終點線上,。
因參與人少,且擔心學生發(fā)生意外,,北京,、武漢、西安,、南京等地多所高校運動會近年都陸續(xù)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長跑項目,。
在為逝者送上哀思的同時,本應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成了“跑不動”一族的現實,,又一次加重了我國學生體質持續(xù)下降這一社會“心病”,。
大學生緣何“跑不動”
長跑逐漸淡出高校校園,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研所青少年體育研究與發(fā)展中心副主任郭建軍感到憂心忡忡,,“大學生以前是跑得慢,,現在是不能跑,,由此反映出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滑問題令人擔擾,。”
國家體育總局,、教育部去年公布的2010年國民體質監(jiān)測結果表明,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持續(xù)下降,。與1985年比,,大學生肺活量下降近10%;大學女生800米跑,、男生1000米跑成績分別下降10.3%和10.9%,。
“大學生體質下降是日積月累的結果。”郭建軍表示,,多項青少年體育研究證實,,運動鍛煉習慣是從小養(yǎng)成的,而現在的獨生子女,,很多從小缺乏鍛煉,,且家長又擔心發(fā)生意外,使他們對體育鍛煉敬而遠之,。
學校是青少年活動的主要場所,,記者對部分中小學校體育課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。小學,、初中階段的體育課受重視程度相對較高,。江蘇省無錫市梅村高級中學語文老師吳龍芳對記者說,“除了每周四節(jié)體育課,,我們每天還會組織學生跑操?,F在的孩子一有時間就上網玩游戲、聊天,,平時鍛煉的機會極少,,如果學校再不重視,中考體育考試很可能通不過,。”
高中階段情況最不樂觀,,升學壓力致使體育課經常被其他課占用。“體育課被占太正常了,。”江蘇省南京市某重點高中的高三學生小劉說,,“就是上體育課,我們有些同學還會逃課在教室看書,、寫作業(yè)呢,!”當被問及身體狀況如何時,小劉表示,,每天都吃得很好,,上下學有家長接送,平時也沒時間鍛煉,,雖然沒覺得身體哪里不好,,但上體育課會覺得很累,。
復旦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汪玲教授分析指出,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,,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不無關系,。以步行和自行車為主的傳統(tǒng)短途交通方式,被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車取而代之,;電視,、電腦使學生課余活動由“動”到“靜”。“有調查顯示,,課余時間,,大部分學生是上網、看電視和聽音樂,,只有不到1/3的學生參加打球,、跑步等體育活動。”
北京大學醫(yī)學部兒童青少年衛(wèi)生研究所季成葉教授認為,,長跑等耐力鍛煉被“冷落”的一個重要原因,,是“大學校園中缺乏強有力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風氣”。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更多要靠“自覺”,,但現在不少高校對體育鍛煉重視不夠,,比如,冬季長跑在很多學校名存實亡,,無人組織,,難以激發(fā)學生跑起來的熱情。
“跑不動”埋下隱患重重
多位受訪專家指出,,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延續(xù)到成年以后,,對個人和社會都可能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和經濟負擔。
季成葉指出,,青少年時期是骨骼,、肌肉發(fā)育的關鍵階段,讓人擔憂的是,,由于體育鍛煉不足,,我國青少年肌肉力量一直處于全面下降態(tài)勢。有統(tǒng)計分析表明,,與2000年相比,,2005年,13歲~18歲中學城鄉(xiāng)男生引體向上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.2次和1.4次,;7歲~18歲城鄉(xiāng)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.7次和3.1次,。
而就在不久前,瑞典等國研究人員歷時24年對瑞典近百萬名男性健康狀況的一項追蹤研究顯示,,年少時肌肉強度越高,,早逝風險越小,。
郭建軍說:“世衛(wèi)組織已明確提出,久坐不動和肥胖一樣都是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,。”缺少足夠的體育鍛煉,、體力運動不足正使得我國的“小胖墩”群體不斷增大,。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,,我國18歲以下的肥胖人群已達到1.2億人,其中,,5歲以下城市兒童超重肥胖率從2005年的5.3%上升到2010年的8.5%,。
有研究顯示,2003年,,中國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壓,、糖尿病、冠心病,、腦卒中的直接經濟負擔分別為89.7億元,、25.5億元、22.6億元和73.3億元,,合計歸因于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經濟負擔高達211.1億元,,占4種病合計直接疾病負擔的25.5%。隨著青少年“肥胖大軍”的日益龐大,,這些數字勢必會“再創(chuàng)新高”,。
再不能重智育輕體育了
“扭轉學生體質下降的現狀,當務之急是改變重智育,、輕體育的觀念,,培養(yǎng)青少年科學鍛煉素養(yǎng)。”郭建軍提出,,應當讓公眾了解到,,體育鍛煉是生長發(fā)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不能因噎廢食,,體育的作用不只是強身健體,,還能有效地改善思維能力、提高心理素質,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,;青少年的跑、跳,、投等各項體能發(fā)育有相應“敏感期”,,錯過最佳發(fā)育期,則將“事倍功半”,。
“促進體育鍛煉應‘陣線前移’,。”郭建軍說,,提高學生健康水平,應從小培養(yǎng)鍛煉習慣,,不同年齡有相應的身體活動能力要求,,如0~3歲可多增加戶外活動時間,3歲以后培養(yǎng)基本運動能力,,7歲以后逐漸發(fā)展精細化動作等,。“亡羊補牢,未為晚矣,。大學生應當從現在起開始循序漸進的科學鍛煉,,鍛煉應當遵循多樣化、個性化的原則,,從耐力,、柔韌力、爆發(fā)力等多方面著手,。”
已有賬號,?登錄
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