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13-07-10 00:00:00瀏覽次數(shù):15405來源:人民日報作者:云南省人口和衛(wèi)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
來源: 人民日報
近些年,從專業(yè)茶友圈到普通消費者市場,,頻頻曝出以假亂真、以次充好等亂象,,卻鮮見權威的鑒定與查處,。那么,茶葉真假究竟誰說了算,?市場亂象究竟誰來管,?
5萬元的普洱茶,真假撲朔迷離
6月中旬,,某茶葉資訊網站從廣州八八青茶葉有限公司花5萬元購買了一餅知名茶人陳國義簽名版的“88青餅”普洱老茶,,重約323克,準備分拆后在2013年北京國際茶葉展上作為獎品贈送給茶友,。
主持“開餅儀式”的是北京一家茶樓的經營者,、資深茶友高劍飛?;顒又?,他與多位業(yè)內人士品鑒認為該“88青餅”為仿品,并在微博上發(fā)布了這一消息,,很快引來眾多茶友關注,。
“88青餅”是云南勐海茶廠于1988年至1992年間生產的7542普洱青餅的統(tǒng)稱,,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資價值,。陳國義是“88青餅”的命名者和推廣者,,也是廣州八八青茶葉有限公司的股東和發(fā)起人之一。
購入茶餅的茶葉網站在官網發(fā)表公開信,,稱“來源和渠道皆系正規(guī)無誤”,。網站總經理張陽卻告訴記者:“其實現(xiàn)在我們也沒法確定這片老茶的真假,還在等陳國義的回復,。按理說,,從命名者手里最不應該買到假茶,沒想到卻受到這么多質疑,。”
售出方陳國義香港工作室相關人士則表示,,此次所售茶葉不可能為仿冒。
茶葉究竟是真是假,?張陽表示,,“事情至今,這片茶的真假已經不重要了,。但是我們希望搞清楚,,茶葉鑒定到底有沒有規(guī)則,還是僅憑專家的幾張嘴,。”
山寨名茶,、以次充好亂象頻出
如果專門做茶葉的網站都無法識別仿冒茶,這么多專家都搞不清一餅茶的真假,,普通消費者又怎么能買到放心茶,?
中國茶葉流通協(xié)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說,近年來,,市場上天價茶,、山寨茶、以次充好,、以舊摻新等亂象頻現(xiàn),。同時,由于缺乏權威的行業(yè)專家與嚴格的認證標準,,消費者維權難,。
以信陽毛尖為例,當?shù)夭枞~交易市場所售信陽毛尖不少來自四川,、湖北等地,。一位茶商說,四川的茶葉要比信陽茶葉早熟一個多月,,并且價格每斤比信陽毛尖低100多元,,在本地茶上市前,很多人會趕到四川大量收購鮮葉,然后用信陽毛尖的工藝炒制售賣,。
這位茶商告訴記者,,“許多茶葉店會先讓消費者品茶后再選購茶葉,品茶時經銷商就能看出消費者究竟懂不懂,。一旦不懂,,就可以拿出價格相對便宜的外地茶以信陽毛尖的價格賣出。”
茶葉行業(yè)散小亂弱,,評判標準難統(tǒng)一
據(jù)記者了解,目前國內茶葉行業(yè)并沒有可以對茶葉真假,、價值進行權威判定的專家,,也缺乏統(tǒng)一的認定標準。
“中國的茶圈2005年才開始成形,,還沒有權威專家,,鑒定無法達成共識也很正常。”高劍飛說,,專業(yè)鑒定尚且如此,,市場上以次充好、以舊摻新的現(xiàn)象就更難查處了,。
在王慶看來,,茶葉市場亂象的根源在于中國茶產業(yè)“散小亂弱”的特點。“中國有21個省900多個縣產茶,,茶企規(guī)模小,,散戶多,行業(yè)標準亂,、品牌亂,、價格亂,全行業(yè)發(fā)展能力弱,、贏利能力弱,。”
小茶企為了生存難免以次充好、以舊摻新,。另一方面,,混亂的行業(yè)標準讓消費者難以判斷茶葉是否質價相符,這又加重了經銷商的投機心理,,使茶價更加撲朔迷離,。
業(yè)內人士普遍認為,受制于中國茶葉種類繁多及其鮮明的地理特征,,很難建立統(tǒng)一的評判標準,。
(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2013.07.10 轉載)
上一篇:生命珍貴,,不可“按揭”
下一篇:中國科學家解密抑郁癥“基因密碼”
已有賬號,?登錄
沒有賬號,?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