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13-05-20 00:00:00瀏覽次數(shù):13861來源:人民網(wǎng)-衛(wèi)生頻道作者:云南省人口和衛(wèi)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
人民網(wǎng)上海5月18日電(記者 姜泓冰)第26屆國際腦血流與腦代謝論壇暨第11屆國際定量腦功能與PET會議(Brain 2013)將于5月20日-23日在滬舉行,,主要討論國際上腦血流,、腦代謝與腦功能等方面的前沿科學及成果匯報,。來自中國,、美國、俄羅斯等30余個國家逾千名專家學者將集中探尋解決中風等世界性難題的“鑰匙”,。
腦中風是致殘,、致死的第一殺手。Brain 2013大會共同主席之一,、上海交大Med-X研究院楊國源教授介紹說,,中國是中風的高發(fā)地區(qū)。在中風,、充血性心衰,、糖尿病、哮喘,、癌癥等疾病中,,中風致殘率遠超其他疾病,排在第一位,。我國中風的死亡率是歐美國家的4~5倍,、日本的3.5倍,超過印度,、泰國等發(fā)展中國家,,死亡率還在以每年8.7%的速度增長。臨床治療腦中風的手段極度缺乏。溶栓治療幾乎是惟一有效治療,,治療有效時間為4.5小時內(nèi),,目前適用患者不足5%。
“目前最大的瓶頸問題是實驗研究與臨床治療嚴重脫節(jié),。”楊國源舉例說,,雖然中風吸引了大量的實驗研究,但在動物實驗證明對中風治療有效的144種藥物在臨床實驗中心證明大多無效,。
楊國源提出,,目前臨床前的基礎研究并不扎實。以干細胞治療為例,,雖然我國每年發(fā)表干細胞的相關(guān)文章超過2000篇,,但“我們甚至不能回答:哪種分離方式最好?純化到什么程度才能用于移植,?如何評定治療效果,?”實驗室研究成果轉(zhuǎn)化效率不高,表現(xiàn)在目前有確定療效的干細胞治療僅是惡性血液病的骨髓移植治療,,尚無第二種以干細胞治療為常規(guī)手段的疾病,。
楊國源認為,腦中風研究要取得突破,,需要充分發(fā)揮交叉學科優(yōu)勢,,針對瓶頸問題,多層次探索腦中風神經(jīng)保護,、神經(jīng)和血管再生,、康復的新技術(shù)、新手段,、新方法,,使實驗結(jié)果向臨床治療有效轉(zhuǎn)變。
(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2013.05.20 轉(zhuǎn)載)
已有賬號,?登錄
沒有賬號,?立即注冊